
在跑步的过程中,前几公里身体状态会不断变化。0 - 1公里时,基本上会呼哧带喘,身体从僵硬逐渐转向热起来,全身肌肉紧绷。到了1 - 2公里,全身某些小地方的肌肉开始酸疼,像脚底板、卡数、肩轴等部位,不过这种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微微酸痛,因为此时肌肉已经开始活动开了。而跑过三公里后,身体各部位基本就不疼了。

如果能跑到5 - 8公里甚至10公里,会比1 - 3公里获得更多的愉悦感。这是因为在较长距离的跑步过程中,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和内啡肽,让身体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,也有助于养成跑步的习惯。不要总是想着跑步过程中的痛苦,其实每一段跑步路程都有它的意义。

对于初跑者而言,开始的两个月能跑3公里就已经很不错了。但如果是长期跑步的话,最好每次跑5公里起步,10公里更佳,或者用时间来控制,最少跑40分钟。然而,最可怕的不是只跑3公里,而是在没跑之前就放弃,据不完全统计,85%的人都是在跑步之前就放弃了,只要跑出去就已经战胜了自己,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。